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92章

首页 书架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esp;&esp;他理了理衣袖,朝着身旁说道:

&esp;&esp;“让人送些吃食进来,也替奚尚书换一身衣裳,让他今夜好好在刑司想好说词之后,明日将他送去交给何埕。”

&esp;&esp;缙云点点头:“是,督主。”

&esp;&esp;奚卫方拿着手中之物看着萧厌离开,脸上尽是苦涩。

&esp;&esp;梁广义还想让他试探萧厌身份,可哪怕他落到这般地步,萧厌与他说话之时也处处谨慎。

&esp;&esp;明明他已示弱主动提出当年追击薛侧妃之事,更几次暗指萧厌与戾太子有关,可他却半句都未承认。

&esp;&esp;他唤贺文琢为父亲,唤戾太子为先太子,对于当年东宫之事更无半点愤恨恼怒。

&esp;&esp;这般城府,无论萧厌是贺家子,还是当真是东宫那一位,梁广义都输了。

&esp;&esp;……

&esp;&esp;奚家早在宫宴那日就被查抄,男丁入狱,女眷被押解在府,后宅一个刚出生不到百日的孩子突然病死,除了他母亲哭的声嘶力竭,一群女眷生出对死亡的恐惧之外,再未曾惊动任何人。

&esp;&esp;八月十九,兵部尚书奚卫方被移交刑部,对其二十年前与陆家勾结所做之事全数招供。

&esp;&esp;八月二十一,刑部开堂,三司会审,太子旁听。

&esp;&esp;荣江县令陶子安留下的血书,以及贺文琢当年送回京中绝笔书信,被奚卫方当堂呈出,其中直证陆家派人凿毁官船,私吞赈灾粮款,勾结南地官匪,焚城屠杀荣江百姓,桩桩件件辨无可辨。

&esp;&esp;奚卫方虽未曾指证安帝,可话里话外却提及当年赈灾之时,身为皇子的安帝与陆崇远同行,且赈灾之后安帝得益,戾太子名声受损,贺家蒙上恶名。

&esp;&esp;他未说安帝与陆家勾结,但于朝堂、于天下,安帝却已遭质疑,更有甚者传言陆家本是受安帝指使,南地行事也是替安帝谋利,只是因无确凿证据被何埕等人强行按下,但安帝经此一役,民心尽失。

&esp;&esp;太子震怒,以储君之名下令严审此案,所有涉及当年赈灾之事朝臣全数下狱,并派遣大理寺卿为御史,枢密院副使同行,带兵南下彻查歙州、朗州、饶州三地官场。

&esp;&esp;接下来数日,京中都是人心惶惶。

&esp;&esp;奚卫方所交代的东西太多,朝中被牵连者无数,日日都有人下狱,菜市口的血迹也未曾干过。

&esp;&esp;民间之人对于太子杀伐果断颇有称颂,可世家那些朝臣却是惶惶不可终日,太子的赶尽杀绝也让朝中很多人都觉得不安。

&esp;&esp;梁广义托曹德江找上萧厌时,整个人苍老了一大截。

&esp;&esp;见到萧厌,他直接开口。

&esp;&esp;“萧督主要如何,才肯让太子收手?”

&esp;&esp;第535章 要钱!

&esp;&esp;萧宅之中,萧厌席榻而坐,煮沸的热茶冒出缭缭烟雾。

&esp;&esp;听到对面梁广义的话后,他淡然推出一盏热茶放到曹德江面前之后,一边扬唇说道:“梁太师此言何意?太子是君,我是臣,他之所为岂是我一臣子能够插手?”

&esp;&esp;梁广义看着对面:“你明白的。”

&esp;&esp;见萧厌只收手自己饮茶,对他毫无半点客气模样,仿若那天夜里宫宴之后,两边就撕破了最后的体面。

&esp;&esp;梁广义知晓眼前人不再是当初那个需要事事妥帖的内监之首,他鬓发花白,开口时带着三分退让。

&esp;&esp;“南地的案子已经审结,歙州一带官场太子也已派人前往肃清,奚卫方斩首之后,奚家满门被灭,朝中与当初之事有关之人几乎全都被处置殆尽,可太子依旧咄咄逼人不肯罢休,借二十年前旧案不断牵连其他人,再这般下去,朝中怕是真的要人心惶惶不可终日。”

&esp;&esp;萧厌把玩着手里茶盏神色惫懒:“梁太师说笑了,不过是处置一些违法乱纪之人,外间可是人人都称颂太子英明神武,比之陛下睿智,怎么落到你嘴里就成了咄咄逼人?”

&esp;&esp;梁广义沉声道:“这些夸赞有多少是真心,有多少是见太子愚蠢好大喜功,想要浑水摸鱼趁机上位,萧督主心里清楚。”

&esp;&esp;“水至清则无鱼,为官之人有几个敢说自己两袖清风从未徇私半点,如萧督主,如曹公,甚至就连尹老将军他们,恐怕都不敢说自己所行没有半点私心,更何况是其他人。”

&esp;&esp;“朝堂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