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皇帝急忙点头:“可不是。王霭是个好将军料子,过了十月中旬,我还要派他回雍州,帮我守好这块要紧地方呢!现在也真是难得的机会,让王霭陪阿盼去吧。”
&esp;&esp;皇后郑重地点了头。她的点头,在这后宫之中,可比皇帝点一万次头都要有用。
&esp;&esp;王霭做事确实值得放心,皇帝命令一下来,他就妥妥地安排好了。第二日,随着公主的仪仗出行,动静不大,一路的关防做得极为细致。
&esp;&esp;杨盼这日坐轿子,在轿帘的缝隙里看王霭,只见他仍然一丝不苟地穿着绛红色的窄袖胡袍,披着黑丝绒的斗篷,腰里挂着长弓和箭囊,从背后看上去,真是英姿飒爽。少顷,他回头问:“请公主示下,是否启程?”
&esp;&esp;杨盼看他黑黝黝的脸庞,一双同样黑黝黝的浓眉大眼,还有上唇有少年人刚长出来的毛茸茸的髭须,突然心头一馁,目光不自觉地巡睃起那一群穿着绛红襜褕和皮甲的普通侍卫。
&esp;&esp;可惜,半日也没看到那个影子。
&esp;&esp;杨盼觉得自己太没出息了,但是嘴上就是缺个把门的,忍不住问道:“罗逾站在哪儿?”
&esp;&esp;马匹上那个高高的身影一僵,好一会儿满不情愿地说:“今天臣没有叫他——他应该在陪太子殿下读书吧。如果……如果公主想要他陪的话,臣……再叫人去叫……”
&esp;&esp;杨盼心想:嗬,不笨啊!知道把情敌调走啊!
&esp;&esp;她摆摆手说:“不用叫了。他不在,挺好的。”
&esp;&esp;马匹上僵硬的身影又自在起来,一声唿哨,前队缓缓开拔,后面的紫绫步障随着公主的轿子慢慢移动。杨盼支颐在轿子里晃着瞎想,不觉口渴了,对外头喊道:“我要喝水。”
&esp;&esp;本来嘛,有的是宫女宦官伺候她。没想到王霭手一挥,侍卫的队伍停了下来。他亲自从马鞍上解下一个皮水囊,对正准备从银瓶里给杨盼倒水的宫女可儿说:“女郎且住!上回臣陪公主上山进香,公主说,陛下当年带兵打仗就是喝皮水囊里的水,要体验陛下当年的苦,少不得现在的人也常常存卧薪尝胆、忆苦思甜的心思。公主都能喝皮水囊的水,咱们大秦的士卒,还有谁怕辛苦?!”
&esp;&esp;这家伙,居然讲上了!
&esp;&esp;那些虎贲侍卫们,原本是周边从军人家里最尊贵的一支,居然也给王霭说得振奋起来,胸脯挺得老高,仿佛他们喝点皮水囊的水,就是为国争光的象征了。
&esp;&esp;杨盼从轿子的窗帘缝里瞟着众人的神色,又不得不说:王霭这一举动真是很英雄,很能鼓舞士气。
&esp;&esp;可是转眼,她看见王霭真的从皮水囊里郑重其事地把水倒在她外出喝茶的小银杯里!还郑重其事地捧过来:“公主请用茶水!”
&esp;&esp;王霭!你不知道这皮水囊注的水有皮硝的涩和皮革的臭味吗?!
&esp;&esp;杨盼心里骂了这笨蛋一万遍。
&esp;&esp;你要鼓舞士气,可以。但你别拿我作筏子呀!我不想当喝臭水的榜样啊!
&esp;&esp;但是,她又无话可骂他。
&esp;&esp;因为杨盼想起来,那天去钟山的寺庙里,她完全没有拒绝和王霭皮囊里的水!
&esp;&esp;王霭的话,都是她自己给自己挖下的坑啊!
&esp;&esp;作者有话要说: 哼,我知道这两天大家都忙着剁手没空看文。
&esp;&esp;码完这一章我也剁手去了,谁都拦不住我。
&esp;&esp;顺便这是明天的请假条,行程太满没空码字了。
&esp;&esp;双十一剁手快乐,祝来年长出更多的手供剁。
&esp;&esp;☆、第五十二章
&esp;&esp;杨盼捧着宫女可儿递进来的水杯, 真是欲哭无泪。
&esp;&esp;可儿同情地看了她一眼, 低声道:“公主,你还是喝吧, 这么多人期待着呢。”
&esp;&esp;杨盼只能一仰脖子喝了,好在有了第一次的打底,这次有了心里准备。
&esp;&esp;可儿出去放水杯, 那些侍卫们看着空荡荡的杯子, 都向轿子投来敬佩和忠诚的目光:虎父无犬女,皇帝杨寄的女儿,他们忠心耿耿保卫的大秦的公主, 果然是吃得苦、耐得劳,与百姓和士卒同心同德的人!
&esp;&esp;这位与百姓和士卒同心同德的公主,含着一嘴的水,用脚跺着轿子底板。可儿好容易听见了, 凑过去问:“公主还想要什么?”